Friday, October 5, 2007

王德峰《哲学导论》学习笔记

前言

“哲学以她对人类文明精神之根的追问和对人的真实价值的探求,正代表了当代人内心最深刻的需要,而这种需要惟在年轻而纯真的心灵中才最易生长出来。”

accason: 哲学对我来说应该是充当认识世界的一种工具,当然,其他的一些工具也应该在我使用之列。

“哲学修养之本意——了悟人类问题之根柢及与之相应的思想境界之提升。”

“哲学的几大问题域:本体论、形而上学、认识论、先验哲学和历史哲学。”

“哲学思想的历史告诉我们,若不进入某一种思想境域,那么,一方面,由我们朴素的心智所自发地形成的世界观问题不会转变为真正的哲学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不会发现与一定的思考方式内在关联的哲学问题,或者,及时知道了它们,我么也不能理解它们的真正意义。”

“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需正,立志需高”,“若自退屈,即有下劣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功力,路头一差,愈鹜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

一、哲学:人类文明精神的精华

1. 哲学的定义问题

“哲学从来都是在诸体系和诸学派的竞争中存在的,并无超越各家各说的“一般哲学”。”

“如今,知识通过科学的样式把巫术、宗教、工艺、艺术乃至哲学都从它那里排除了出去。”

accason:也许我们可以称科学知识为狭义的知识,而包含全部的为广义的知识。

科学:数学的精确性,预测,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哲学:不精确,不具体的指导人们改造、控制自然,不提供有实际效用的知识。

“科学和哲学,同属理性之运用,其产品却不一样,这是因为运用(理性)的方式不同。”

科学将理性运用于一定范围的具体经验对象。
哲学将理性的目光对准产生出经验对象的人性活动本身。

accason:也许科学是思,而哲学是反思。科学仅仅运用理性来思,哲学在反思时却担心理性也不可信任。

精神,自觉,智慧,“智慧就是精神之达到自觉。”

艺术、宗教和哲学,都是精神之达到自觉。
“哲学同艺术、宗教的区别何在呢?区别在于精神达到自觉的途径、方式不同。”

accason: 精神去认识它自己,它自己是否也成了经验对象?
accason: 没有镜面,我们无法看到自己的眼睛,哲学似乎正是要试图不借助镜面,而看到自己。

黑格尔:“纯粹的思”(哲学)高于“感性直观的思”(艺术)和“超验表象的思”(宗教)。

思考题:
1. 迄今为止人类精神在其中达到自觉的基本形态有哪些?
accason: 哲学、艺术和宗教。

2. 文明与自然

accason: 我们怎么能说,一样东西比另一样更文明?到底什么是判别文明程度的标准?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对文明之超出自在自然的性质进行考察,就进入了哲学的领域。”
accason: 那么如何确定自然的界限呢?
accason: 文明是与自然相交,还是文明包括自然?
accason: 我们有时将远离自然,说成是文明。

“若把人类幼体与社会世界相隔离,他即使生长到成年,他的天生智能的实际发挥不会超出聪明的类人猿。”
accason: 有证据吗?狼孩?我们有多少东西是后天教育获得的?或者说是后天教育启发出来的?

accason: 进化论中有完成进化的类型吗?不再进化?

“人非但没有完成自然所要求的进化,却是固执了一个未成型的过渡阶段,类人猿才真正超出了过渡阶段而前进了。”

人类器官没有达到专门化,牙齿既不是专吃肉类,也不是专吃植物。生育没有季节限制等……
accason: 这种“非专门化”可能恰恰是人类的优势所在,牙齿可以应付杂食,生育可以多产。
accason: 似乎人类的进化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事物的演化,如果走向完美,那么就等于是僵化,有时我们只能得到60分,但因此换来了不断演化的能力。环境是变化的,恰恰是具备持久应变的能力,比一切单方面的完美更重要。所以,似乎,那个最强的,就是那些每门考试都在60分上下挣扎,却仍然对即将到来的新课程怀有好奇的人们。

“人要么作为一个怪物种而灭绝,要么去保持和发展幼年类人猿所具有的尝试和学习的能力,并且把尝试和学习看作是自己永远的任务。”

“这是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到了文明与自然的契合点之所在。自然在一个物种身上作为一种不完善性而为该物种准备好了尝试和学习的潜能,并用生存要求这一自然压力迫使该物种通过发展尝试和学习能力去形成一种超越自然本能的生存方式。这样,非专门化和本能方面的缺陷,就由不利的、否定的因素转变为有利的、肯定的因素。”

“动物不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它不能高于自然为它选定的形式,也不能低于这种形式。但自然却未曾为人规定任何确定的生活形式,人必须在自己的文明创造中寻求确定的生活形式。”
accason: 广义上说,人的文明并不是超越自然。狭义上,人类文明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思考。

“如何可能有这么一种存在者,它既是被造就的,又是这一造就活动的发出者?或者说,它依靠什么来达到自我创造和自我规定?这是哲学中最根本的问题。”

“人必须自由,才能创生文明,但此创生过程又在实际上并非是自由自觉的。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悖论!”
accason: 文明究竟是否是由自由创生的?
accason: 当人类文明发现是人创造了文明的时候,人却忘了自己当初是如何创造文明的。

思考题:
1. 为什么可以在一种比喻的说法上说:“大自然把人只造到一半就推他上路了”?
accason: 物种人具有未完成性。

2. 迄今为止,文明自身的悖论是什么?
accason: "人必须自由,才能创生文明,但此创生过程又在实际上并非是自由自觉的。"

3. 精神与自然意识

“具有高级神经系统的动物,在其生存活动中,都有对于外界事物的复杂的反映。这种反映都可说是‘意识’。”

“精神虽以较高级的“自然意识”的存在为其生物学的基础,但不等于较高级的“自然意识”。”

“精神于自然意识的本质差别是什么,以及这种差别是如何可能的?”

accason: 自然本身不可能包含超越自己的力量?人的创造力的精神来源,不是自然的?我想应该是“大自然”的概念,我们的精神一定不是无中生有的。可能最后我们会发现,精神也许就是自然的力量,仅仅是上帝选择了人脑作为它的载体而已。

黑格尔在其《精神现象学》中对劳动活动之意义的精辟阐发:
劳动是受到限制或节制的欲望,亦即延迟了的满足的消逝,换句话说,劳动陶冶事物。对于对象的否定关系成为对象的形式并且成为一种有持久性的东西,这正是因为对象对于那劳动者来说是有独立性的。这个否定的中介过程或陶冶的行动同时就是意识的个别性或意识的纯粹自为存在,这种意识现在在劳动中外在化自己,进入到持久的状态。因此那劳动着的意识便达到了以独立存在为自我本身的直观。

accason: 对事物的消耗,以满足当下的欲望,就不是劳动。

No comments: